李利剑委员:建议优化调整相关政策,引导钢铁产业有序降碳 《中国冶金报》(2022年03月12日06版) 落实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是破解资 源环境约束问题的战略举措,也是推动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。钢铁工 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,是 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,也是实现 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,但钢铁产业 本身具有高能耗、高排放的工艺特点,特 别是我国钢铁产业自身也存在体量大、 布局散的客观现状,绿色发展、节能降碳 任务艰巨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。全国 政协委员,安钢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 利剑建议,进一步优化调整相关产业政 策,引导钢铁行业有序降碳。 一是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大。我国 钢铁产业规模全球第一,碳排放量占全 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 60%以上,占全国 碳排放总量的15%左右,是31个制造业 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,但钢铁涉 及面广、产业关联度高、消费拉动力大, 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、工业化进程密切 相关,钢铁产业降碳需平衡好产业规模 与需求保障的关系。 二是钢铁产业降碳基础薄弱。近 年来,我国钢铁产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 展,但在工艺技术、工艺流程方面仍然有 待提升。比如,我国钢铁产业长流程炼 钢占比高达 90%,较全球平均水平高了 17个百分点,长流程炼钢吨钢碳排放为 2.0 吨,短流程炼钢吨钢碳排放仅为 0.6 吨,但受限于我国钢铁资源诸蓄量相对 较小,废钢资源相对短缺,难以支撑电 炉炼钢的规模发展,需要长时间的资源 积累。 三是钢铁产业降碳投资大。近年 来,我国钢铁产业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, 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,运营成本大幅增 加,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。下一 步,钢铁产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,将需要 更大的资金投入。据测算,按照降碳 30%的目标,全行业约需投资 8000 多亿 元;如果要实现碳中和,在 30 年内平均 每年要投资数千亿元,迫切需要金融机 构的大力支持。 今年1月24日,在中央政治局第三 十六次集体学习时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 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是贯彻新发展理 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内在要求,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“两个 大局”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同时也指出 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 革,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。2 月 7 日,《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 导意见》正式发布,提出“确保2030年前 碳达峰”,较征求意见稿有所延迟,这将 防止过度反应,有助于钢铁行业低碳发 展稳妥推进,钢铁市场运行平稳。 为更好促进钢铁行业实现“双碳”目 标,李利剑建议,相关部门紧密结合经济 社会各发展阶段实际情况,进一步优化 调整相关政策,引导钢铁产业有序降碳。 一是推动钢铁产业减产减量降 碳。建议加大产能压减力度,修订完善 《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和产品指导目录》,提高落后工艺装备淘 汰标准,依法依规推进落后工艺装备减 量置换。建议创新产量压减举措,按照 鼓励先进、压减落后的思路,分类施策、 精准管控,其中对环保A级绩效企业,实 施自主生产;对非环保A级绩效企业按 照环保限产要求,确保全年减产;对不符 合《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》的企 业,予以坚决停产,确保全年粗钢产量逐 步降低,实现减量减碳。 二是促进钢铁产业流程优化降碳。 建议积极发展电炉炼钢,鼓励有条件的 长流程企业改造为短流程企业,同时积 极发展新型电炉装备,为长短流程转化 提供支撑。建议强化废钢资源保障,放 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政策,加大税收返 还力度,同时加快推动国内废钢加工配 送产业体系建设,提升废钢资源保障能 力,支撑钢铁产业长短流程优化,推动钢 铁产业减碳减排。 三是支持钢铁产业技术改造降碳。 建议成立碳排放管理部门,研究制定钢铁 工业碳排放计算、碳基准值确定、碳配额 分配等相关标准,加快钢铁产业碳交易落 地,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方式,为企业节能 降碳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持。建议完善 相关财税政策,对节能降碳先进企业给予 一定的税收政策、信贷利率等优惠,同时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,成立钢铁产业绿色发 展基金,优化调整相关信贷政策,支持企 业节能降碳改造专项融资,为钢铁产业节 能降碳提供资金保障。
|